首页莱西青岛国内视频金融房产教育时尚美食美容健康旅游汽车副刊平安魅力工业环境民生媒体理论

海归新农人和他的现代农业

2017-11-16 14:16:36    来源:    编辑:
  □莱西市情/莱西新闻/莱西新闻网 记者 刘亚男
  一个二十多岁的海归大学生,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国外,而是回到家乡建起120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日前,记者在青岛有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见到了这位“新农人”——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耿琪超。
  “我们面前的这台机器,是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化分拣机器人。它可以对胡萝卜进行360°镜面扫描,并快速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自动品质分级。这样一台机器人运转一天相当于40名工人的工作量。该项目日前获得了青岛‘市长杯’小微企业创新大赛的优胜奖。”作为智能化分拣机器人的创始人,耿琪超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起了他和团队自主研发的“宝贝”,也聊起了自己的返乡创业之路。
  1989年出生的耿琪超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莱西人,2010年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修了经济学专业。在美留学期间,耿琪超接触到了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较高的农业机械信息化水平。他觉得,有必要将这种先进的农业形式带回家乡。2013年毕业后,耿琪超回到了莱西,来到青岛有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起了农产品加工出口和农业智能装备研发的业务。
  回国后的耿琪超很快就认识到,相较于西方集中化的大农业生产,在中国真正实现农业生产全自动化还任重而道远。但他并未放弃,针对人工分选胡萝卜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他先后与青岛农业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在智能农机装备和现代农业物联网领域进行开发研究。2013年,公司成功申请为青岛市农业智能软件专家工作站,吸引了数位教授与博士入驻进行科研攻关。最终,历时五年开发出一套集计算机、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微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一体的胡萝卜品质检测系统及设备。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既为当地农民带来有效增收增产,也为数十名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一线研发实践岗位。
  “现在,公司依托店埠镇国家现代农业园和周边万亩胡萝卜基地,采用‘基地+农户+企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胡萝卜优势产业,每年出口额在五千万到六千万美元之间。”谈起未来发展,耿琪超信心满满,“在店埠镇国家现代农业园内,我们投资建设了‘智能物联网大棚’,采用最新的物联网管理和控制系统,首次将实时环境数据、作物生长模型和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应用到了物联网大棚的智能决策系统中。今后公司将重点发展农业机器人和物联网大棚种苗研发中心,以科技立足,争取为家乡农业现代化尽一份力量。”
大家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 鲁ICP备15020372号-1|鲁公网安备 37028502160105号Copyright 莱西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