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莱西青岛国内视频金融房产教育时尚美食美容健康旅游汽车副刊平安魅力工业环境民生媒体理论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2018-09-13 08:55:41    来源:    编辑: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陕北七年,锤炼了他坚韧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有知青“这碗酒垫底”,以后人生岁月中遇到的各种风浪和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正如总书记回顾插队经历时所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在遇到困难时想到这些,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是,七年知青经历让他真正接了地气,了解了国情,贴近了人民,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冷暖和甘苦,培育了他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插队知青与兵团、农场、林场知青有所不同的是,他们一下去就直接到了各个村、各个生产队,同土地结合在一起,同农民摸爬滚打在一起,这使知青们能够深入了解农民,了解农村,了解当时中国最底层、最真实的一面。
  记得我们那个大队的知青刚到村里时,近一个月时间都是到农民家轮流吃派饭,生产队几十户农民几乎吃遍了,这倒使我们直观地了解到一点村情、民情。我们看到了农民住的都是低矮的茅草房,看到了各家屋子里除了几件破旧家具外再没有什么,看到了有的农民为了节省一点煤油钱天一黑没什么事就上床休息,还看到了农村缺医少药、教育文化十分落后的现状,如此等等让我们刚到农村就受到某种冲击和教育。接下来,在长年累月的艰苦生活磨砺中,在与农民群众的朝夕相处中,我们实实在在体验到了稼穑之苦和衣食之难,读懂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切身感受到了农民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的不易,也感受到了他们为生存、为过上好日子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这些,对我们阅读社会这部无字大书、增加对国情的了解,对我们后来的成长和发展,都奠定了坚实基础,产生了重要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陕北历练了七年,黄土地上父老乡亲们终年劳动却难以温饱的生存现状,留给他的记忆我想一定是刻骨铭心的,这种体验和感受自然比我们这些在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插队的知青要深刻得多、独到得多,也难忘得多。他同样是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回忆说:刚到农村的时候,一到春耕时节经常有要饭的来。当时在一些北京知青的概念里,觉得要饭的都是不好的,甚至是“坏分子”“二流子”,不给他们吃的东西,有的还放狗去轰他们。岂不知当地老百姓有“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的说法,到了三四月家家都是“糠菜半年粮”,婆姨带着孩子出去讨饭,把粮食都给壮劳力吃,让他们忙春耕。这些情况,是知青们在农村生活了一段后才了解到的。对当地群众贫困状况的这种了解,让总书记那时就知道老百姓最缺少什么、最需要什么、最期待什么,也催生他、促使他尽力为乡亲们多办些实事。在梁家河,他组织带领群众修道路、打淤地坝、办铁业社、建代销点、打大口井、发展沼气,以自己的实干苦干引领群众向过上好光景奋进。
(待续)
大家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 鲁ICP备15020372号-1|鲁公网安备 37028502160105号Copyright 莱西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