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莱西青岛国内视频金融房产教育时尚美食美容健康旅游汽车副刊平安魅力工业环境民生媒体理论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2017-12-13 09:55:28    来源:    编辑:

  “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

 
  采访对象:梁玉明(小名:王栓),1942年2月出生,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人。1965年入党,1968年至1974年担任梁家河村支书,1974年1月至1975年1月担任梁家河村委会主任。
  采访日期:2016年12月27日
  采访地点: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梁玉明家中
  采访组:您好!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时,您是村支部书记。他到梁家河以后,您与他朝夕相处,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很多接触,并结下了深厚友谊。请您具体讲一讲习近平插队期间的情况。
  梁玉明:近平他们来下乡的时候,我是梁家河的村党支部书记。那个时候,农村以粮为纲,村支书就是大队长,主要的工作就是带领社员苦干,大干,多打粮食,一切工作都是以粮食生产为中心。
  近平他们这些北京知青是1969年的元月17号到的我们文安驿。那天,我们村派了两个生产队的社员,还带着毛驴,赶到文安驿把他们接了回来。
  知青都带了很多行李,大包小包大多装的是衣服、被褥,虽然看着挺大,但分量并不重。近平有两个箱子,不算大,有个社员看他的箱子小,以为很轻,过去一拎,结果死沉死沉的。社员说:“呀,这箱子看着不大,咋这么重!里面装了金元宝吗?”
  当时我们梁家河大队有两个小队,一个前队,一个后队,也叫一队、二队。回来以后,我们就把这15个北京知青分到两个队。一队住了9个知青,5个男的,4个女的,两孔窑洞就分别是男生宿舍,女生宿舍。二队是6个知青,其中包括近平,全都挤到一孔窑洞里,在一铺炕上睡觉。
  他们这些北京来的后生,连我们山沟沟里的灶台都没见过,更不会烧柴做饭。我们队上就派了一名社员负责给他们做饭。过了两个月以后,他们学会了做饭,以后就都是自己做饭了。
  相处了一段时间,我们村里人和这些北京知青都熟悉了,那时候我们才知道,近平那两个沉甸甸的箱子里装的全都是书。我那个时候就觉得很感慨:近平当时是个十五岁的娃娃,虽然个子高,但是挺瘦的,这两大箱子书,我们干惯了体力活的社员都觉得太沉了,他竟然从北京一路给搬到千里之外的山沟沟里来,真是太不容易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开始注意观察这个知青里面年纪最小又爱读书的娃娃。
  采访组:知青刚到村里的时候遇到什么生活上的困难吗?
  梁玉明:知青首先遇到的障碍是语言交流上的困难。我们陕北的口音很重,知青刚来的时候,语言跟农民不通。刚开始时,知青说了一句话,农民听不懂,就说“害怕”。知青就懵了:跟你说句话而已,你害啥怕?其实农民说的是延川本地的方言:“害不哈”,是“听不懂”的意思,知青也听不太明白,就听成了“害怕”。知青就问我:“我们一说话老乡就害怕,这是咋回事?”我跟他们解释说,他不是害怕,他是说“害不哈”,意思就是“听不懂”。我就跟知青说,你们要学老百姓的语言,学会陕北方言,这样才能方便沟通交流嘛!慢慢地,知青就学着说我们本地的方言,与社员交流起来就没有语言方面的障碍了。
  采访组:你们是怎么和知青们熟悉起来的?
  梁玉明:那个时候,我们社员经常和知青在一起学习。我记得当时学习毛主席的文章比较多,《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等等。我是村党支部书记,组织给他们上课,但是实际上,我也是和他们一起学习。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这句话的核心思想就是:衡量对错的标准,应该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我们始终要坚持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那些错的,那些对人民无益的。这篇文章不咋长(陕北方言:即不怎么长),我见近平反复地看,反复地读,爱不释手。我当时还在心里想:这个娃娃咋这么爱学习呢!(待续)
大家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 鲁ICP备15020372号-1|鲁公网安备 37028502160105号Copyright 莱西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