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莱西青岛国内视频金融房产教育时尚美食美容健康旅游汽车副刊平安魅力工业环境民生媒体理论

莱西市古奚养泽旧址考古调查勘探工作报告(摘要)

2018-11-22 10:11:54    来源:    编辑:

 考古勘探

 
  为深入了解区域内地层堆积情况,以更好地判断区域内原土地利用情况,在部分地点进行了考古勘探。
  1.黄土台村。典型探孔:①0-0.5米,垫土层;②0.5米以下,基岩层。
  2.辛庄村西。典型探孔:①0-0.5米,耕土层;②0.5米下,灰褐色淤土层;
  3.辛庄村西南。典型探孔:①0-0.3米,耕土层;②0.3-0.9米,灰褐色淤土层;③0.9米以下,细淤沙层。
  4.红旗村西。典型探孔:①0-0.4米,耕土层;②0.4-0.7米,灰褐色淤土层;③0.7米以下,黄褐色生土层。
  5.姜家坡遗址。典型探孔:①0-0.2米,耕土层;②0.2-1米,灰褐色淤土层,有红烧土;③1米以下,黄褐色生土层。
  6.泽口集西北。典型探孔:①0-0.5米,耕土层;②0.5-1.5米,灰褐色淤土层,含晚期陶片、烧土;③1.5米以下,红褐色基岩层。
  7.姜山湿地东临。典型探孔:①0-0.3米,耕土层;②0.3-0.7米,灰褐色淤土层;③0.7米以下,黄褐色生土层。
  经勘探,在域内大部分地区,广泛分布有灰褐色淤土层,可能为地质学中的“沉积相”,显示本区域在一段时间内曾长期或季节性、阶段性淹没于水面以下。
 
域内遗迹
 
  将《莱西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2018.3.16)》和《莱西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所记载的遗址、墓葬等遗迹所在位置导入到电子地图中,在域内的遗迹仅有一处,本次调查新发现一处,皆均位于基岩质丘陵之上。
  1.黄土台遗址
  位于姜山镇黄土台村,年代东周至汉代,之前曾在此采集到大量标本。本次调查,在黄土台村内街道两侧发现尺寸不一的圆柱状柱础11个,显示该遗址曾存在一处高规格建筑。调查发现,“黄土台”周边部分民房外墙面抹的草泥上,有一些细碎的陶片,泥质黄褐陶为主,年代可能在秦汉时期,此次未在“黄土台”周边采集到与建筑有关的砖瓦构件。据莱西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可知黄土台曾采集过带菱形纹的方形铺地砖,年代应为秦汉时期。另,经查访得知,在黄土台村南曾有刀币窖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出土过齐刀币。黄土台遗址所在地中心坐标N:4063781.233,E:515818.296,Z:45.100。
  2.东双山汉墓
  在夏格庄镇东双山村北岭地上调查时,在村民晒谷场边的小断崖处,发现有已被破坏的墓葬,根据出露的遗物判断,其年代为汉代。现高程47.286米。
 
高程图
 
  在实地踏查测量的同时,结合数字高程图,采用分级设色的方法,用不同的颜色显示海拔高度的差异,从而宏观的观察区域地形变化,蓝色愈深表示海拔越低,红色越深表示海拔越高。
  从渲染后的高程图,可以明显的看出簸箕形区域的界限,北界店埠-夏格庄-前保驾山,东界泽口集-郝家寄马埠-大河套,南界华山-西瓦戈庄-刘家庄一线,底部向西延伸,越过大沽河,姜山湿地在区域内靠东北处,东北角的开口为泽口集,属于东侧的五龙河流域。其地势总体来说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区域内部地势相对较低,海拔高度大多在30-40米,局部地区略高;周边地带地势稍高,海拔普遍在50-80米间。
 
初步结论
 
  1.本次调查勘探取得了大量地理数据,理清了区域内的地貌、水系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在莱西市南部前保驾山以南、郝家寄马埠以西、西瓦戈庄以北,存在一处面向大沽河的簸箕形区域,东西长26千米、南北宽17千米,面积400余平方千米。该地形区域内,整体地形趋势是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东北区域存在一处地势稍低的缺口,即是“泽口集”所在,现姜山湿地内部分积水即通过人工干渠,向东过“泽口”,再经嵯阳河流向五龙河。南侧地势最低,即现五沽河流经区域,现姜山湿地内部分积水通过人工干渠经五沽河,向西流向大沽河。
  2.以上的地理区域内,经查阅历年来的考古资料及莱西市文物普查的数据,再经此次调查勘探,目前仅发现两处秦汉及秦汉以前的古代遗址:黄土台遗址和东双山汉墓。两处遗址的地理位置,均位于区域内地势稍高的小岭地上,年代均为秦汉时期,其中黄土台遗址曾有秦汉时期规格较高的建筑,且附近有刀币窖藏。除此之外,尚未发现秦汉及秦汉以前的居住址等遗址。故初步推断,此地理区域内,秦汉及秦汉以前,少有人类在此居住生活。
  3.根据调查结果,五沽河中下游沿岸大部分地区高于河口不超过10米,在五沽河开通前、雨季大沽河水位上升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排水不畅,甚至是河水漫溢、倒灌;簸箕形域内部其他位置,除少数基岩质丘陵和洼地与岭地结合部外,大部分高程不超过40米,易受雨季涨水影响;结合勘探结果,基本能确认域内低洼地区早期曾长时间积水,为一处面积较大的沼泽地,故部分区域能勘探到灰褐色的淤黏土,但此类淤黏土的具体性质,是否为湖相沉积或河相沉积,尚待进一步的科学手段检测,才能准确认定。
 
工作建议
 
  东双山人明大理寺卿张梦鲤于万历年间撰写的《莱阳修沽河堤碑记》载“……莱之水称为民害者大都有三,曰五龙、曰双山、曰沽河……双山里距邑之西百余里,其地四周高阜中独洼下,若盂底状,即雨泽称平而流潦归聚,经夏秋不散……”;域内洼地曾称“姜山大洼”,积水问题非常严重,在20世纪50-70年代经过三个阶段治理,情况得以彻底改善。本次考古工作基本能确认域内低洼地区早期曾长时间积水,且分布范围较大,至于该簸箕形区域能否确认为古貕养泽之所在,还需与地质学、历史地理学、水文学等多学科专家合作深入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结论。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
2018年10月21日
大家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 鲁ICP备15020372号-1|鲁公网安备 37028502160105号Copyright 莱西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