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莱西青岛国内视频金融房产教育时尚美食美容健康旅游汽车副刊平安魅力工业环境民生媒体理论

格律诗词的欣赏

2018-09-06 19:49:13    来源:    编辑:

   格律诗词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成果,也是珍贵的文化财富。那些优秀作品历经千百年仍然流传不衰,就是因为它们有着永久的启迪作用,值得人们去学习去欣赏。今天我们诵读这些优秀作品,一定要以认真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探寻它们的精彩之处,使之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学习和创作发挥应有指导作用。 



李洪平

 

领略作者情怀
 
  古人说诗言志,现代人说诗是心灵的外化,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即诗词作品首先就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映。作者写诗就是要把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告诉别人,其中包括他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理念、生活情趣。我们读诗首先要读懂作者。作者通过作品展现出来的高风亮节、豪气壮怀永远值得我们崇敬。
  爱国主义是中国文人十分重视的政治理念,因而诗词中经常表现出浓烈的爱国情怀。南宋诗人陆游,生逢民族矛盾激化,国家生存危机严重的时代,作品中充满忧国忧民、以身许国的情怀。临终之际还写下了绝笔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可谓爱国之心至死不渝。他的爱国之情,不仅铸就了他的数代子孙忠贞爱国的信念,直到今天仍然为仁人志士所崇敬。
  北宋时期的苏轼,才华出众,为人正直,但是政治生涯并不顺利。王安石变法期间,他因为批评变法中的过激措施,被视为反对变法而受到排斥。司马光执政后,他又因反对全面否定变法成果,再次受到排斥。尽管长时间身处逆境,但他仍然不失英雄本色,写下了一系列名篇佳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表现出了视野高远,胸襟壮阔的意境。正是这种心态,使他不仅战胜逆境,创造出积极健康的人生,而且成为豪放派词人的一代宗师。
 
感悟世事情理
 
  “诗言志”所说的“志”,除了作者主观的理想和意愿之外,也包括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思考。古代诗人多受儒家经世济用思想的影响,能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举一反三,推而广之,用以指导进一步的探索。他们思考与探索的成果必然会通过诗词形式记载下来。这些作品通过诗歌的形式传递哲理,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产生启迪作用。
  朱熹是宋代著名思想家,曾写过一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表面看来,字里行间与读书并无关系,实际上却是借用一塘清水作比喻,提醒人们要不断地读书学习,汲取新的知识,使自己的思想保持清新与活力,防止老化腐朽,其间包含着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因素。对于这首诗如果我们仅止步于欣赏“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景,那就等于白读了。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仅是一首妙笔成趣的风光诗,也是一首寓理于景的哲理诗。它告诉我们,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观察的角度、高度和距离不同,会得出大相径庭的不同结论。我们受自身所处地位的束缚,往往很难正确认识事物的真面目。要打破认识的这种局限性,就必须尽量变换位置和视角来观察和思考问题。现在人们经常讲的换位思考,其实早在九百年前苏轼就已经想到了,并作出了形象的表述。
 
鉴赏生活美景
 
  生活是美好的,社会要发展,时代在前进,这是历史的主流。世界上每天都在产生新的美好事物,也必然反映到诗词作品中来。诗词是艺术作品,作者也必然会把令自己感怀的美好事物记录下来,加以修饰,与读者们共享。其中既有大自然的良辰美景,也有人世间的真情胜迹。能够发现、欣赏、体味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对于我们形成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虽然文学才华曾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但在政治上并未得到重用。后来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却又不幸卷入皇室政争,被流放夜郎。尽管如此,他却有一双发现美丽、鉴赏美丽的慧眼,写出了《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赠汪伦》等一大批赞美大好风光、感怀真情厚意的佳作,其中《早发白帝城》就是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依然是满怀激情,酣畅淋漓。正是由于李白善于发现和鉴赏美丽,所以才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没有哀怨悲怆,只有飘逸旷达,被人们称为“诗仙”。
  陆游的《钗头凤》叙述的是自己与前妻唐婉的故事,其中既有“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美好回忆,也有“东风恶,欢情薄”的痛苦,也有“一怀愁绪,十年离索,错错错”的悔恨,虽然止于礼法,在结尾时一再强调“别提了、别提了”,实际上却是难以割舍。陆游与唐婉的婚姻是不幸的,但是他们的爱情却是真挚的,正是婚姻的不幸证实了爱情的哀婉凄美。懂得这种爱情的人一定会更加珍惜婚姻,珍惜家庭。
 
积累各种知识
 
  诗词虽然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但也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其中必然包含着现实生活的丰富信息。由于格律诗词创作的历史悠久,数量巨大,其中包含的信息范围极其广阔,对于自然现象、生产方式、社会习俗等都有所涉及,成为一个重要的文献资料宝库。
  曾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通过香港转口贸易,港英方面认为中国的葡萄酒仿制了法国葡萄酒,不能算是中国土产,因而要征收高额的税。在交涉中我方代表引用了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使得对方马上承认了葡萄酒是中国的土产。这个故事实际情况如何不得而知,但是王翰的这首诗确实记述了一个不容怀疑的事实,即唐朝时期中国就已经生产葡萄酒,那时法兰西民族还在酝酿形成的过程中。
  唐朝另一个诗人王之涣也写过《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记述的是另外一件事,即唐代的西域即现在的新疆一带根本没有春天,那里的气候与四季分明的中原地区有着极大差别。事实上古诗词中的风光景物描写大多都是当时当地气象物候的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记载的差别则是气象物候变化的写照。气象学家竺可桢,就曾借助这些记述,对我国历史上气侯变化模式进行推测和重建,从中探索气候变化的规律。
 
品味音韵和谐
 
  诗歌的基本特点就是押韵。律诗和绝句将押韵规范为两句一韵,并统一为五字或七字一句,句内要两个字为一节平仄轮换,联内要平仄相对,两联之间要平仄相粘,实际上就是运用汉字特有的声调音韵为诗谱了一支曲子,只要正确地按照声调音韵诵读,自然就会产生音韵和谐的效果。借助这种音乐美,可以有效地增强诗的感染力、渗透力。词和曲也都仍然保持了这一优势。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之所以常被用作幼儿的诵读教材,就在于它除了内容简明优美之外,格律非常规范,音韵十分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使人易懂也易记。即使对于诗中词义尚不能完全理解的儿童,也能被它的声调音韵所感染,熟读不忘,需要时也能信口吟诵。
  格律诗的这种音韵特点,是与汉语的口头表达方式相适合的。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格律诗的形式表达就可能易读易记,采取别的形式则会影响诵读效果。匈牙利革命家裴多菲的名作《自由与爱情》在中国广为流传,就在于1929年殷夫翻译时采取了接近格律诗的形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至今已近90年,仍然脍炙人口,流传不衰。后来有人认为殷夫的译本不尽符合原作,又重新翻译。1957年曾发表过孙用的译本:“自由,爱情!我要的就是这两样。为了爱情,我牺牲我的生命;为了自由,我又将爱情牺牲。”后来又出现过兴万生的译本,与孙用译本差不多。这些新的译本本身也十分精彩,但是在音韵方面就显得略逊一筹,所以并没有取代殷夫的译本成为流行版本,也很少有人记得还有这些新译本。
 
欣赏语言精美
 
  清末严复曾提出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即“准确、明白、文雅”。诗词一般篇幅较短,要做到这一点更不容易所以特别讲究遣词造句,力求在符合规范的同时达到精美。古人认为《诗经》中运用了“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现代汉语中又总结出几十种修辞方法。这些都是格律诗中普遍运用的,也是提高作品文彩的重要因素。我们读诗,也要关注其修辞方法,明白其美之所在。
  古人所谓的“赋”是指铺陈,“比”即比喻,“兴”是指借物起兴。人们在写作时,一般都是在铺陈的基础上多种修辞方法同时并用。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第一句就是用了“兴”的手法,不直接写瀑布,而是先说香炉峰的云雾以烘托气氛,其中又使用比喻,将阳光照射下的云雾比喻为紫烟,营造出一种仙境氛围。第二句是典型的铺陈。第三句又用夸张的方法,形容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极力渲染其宏伟气势。第四句再次使用比喻,把眼前的瀑布想象成从天上倾泻的银河,为读者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正是借助这种高超的语言技巧,把庐山瀑布写得美奂美伦、超凡脱俗,令人无限向往。
  对偶也是常用的修辞方法,即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对偶句式,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格律诗词要求某些章句必须对偶,称为对仗。对仗的应用,锻造出了许多精粹凝练的名句,极大的提高了作品的质量。有些经典名句甚至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经常被人们引用。毛主席的“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则常被人们用作春联。
  我们今天阅读诗词,并不仅仅是为了欣赏,也有不少人希望能够自己创作诗词,抒写个人情怀,传播正能量,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抱着慎重科学的态度,力求把前人的作品读懂,从中悟出优秀作品成功的经验,探索诗词创作的规律,用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真正做到秉赋正气,锤炼精品,创造出值得读者点赞的美丽。
大家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 鲁ICP备15020372号-1|鲁公网安备 37028502160105号Copyright 莱西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