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莱西青岛国内视频金融房产教育时尚美食美容健康旅游汽车副刊平安魅力工业环境民生媒体理论

沽河街道前我乐村 土地流转转出致富路

2019-06-12 09:51:53    来源:    编辑:

  通讯员 孙守梅
  葡萄园内葡萄藤层层叠叠,葡萄密密匝匝,似座座珍珠塔,如堆堆翡翠珠,每一颗葡萄都像一颗又大又光泽的猫眼儿,使人口生蜜意,甜沁心脾……这就是沽河街道前我乐村村民李少勇的高温大棚内场景。目前大棚内的葡萄已于4月底开始陆续上市。这11亩大棚葡萄让李少勇有了底气,也让他成了村里的种植明星。
  近年来,沽河街道大力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给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转”出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好效益,激活了发展新动能。前我乐村就是沽河街道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一个缩影。

土地流转转出致富新天地

  “这棚一亩半‘藤稔’,估计能产七八千斤葡萄,能挣个十五、六万元。”村民刘在山指着即将成熟的葡萄告诉记者,他家只有1亩地,当时计划建总占地8亩的4个葡萄棚,可临近人家怕私下流转权益无法保障,无论如何不同意。“亏得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村民有了‘担保’,心里‘有了底’,最终流转成功。”
  在土地流转之初,很多农户对相关政策不清楚,怕失去土地这一基本生活资料而不愿流转。村党支部为打消村民思想顾虑,维护好村民利益,搭建了村土地流转平台——林邦果蔬专业合作社。为改变农户分散种植旧状,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前我乐村“两委”成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积极帮助村民发展高效农业。为做通村民工作,村“两委”成员带头流转土地,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到村民家里分析利弊、算经济账。通过书记示范、干部带头、党员带动,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党支部致力帮助村民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并为村民统一供种、供肥、供药,用合同订单的形式同种植户签订协议,为村民种植“兜底”。村民手中的土地,可以以1200元/亩的价格流转到合作社,合作社的社员也可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再从合作社流转土地。“流进”复“流出”,看似“多此一举”,实则是村和街道对土地流转进行了“背书”——街道经管站对于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实行土地流转备案,规范双方的合同,保证了土地流转的合法、有效。
  前我乐村村委主任、青岛林邦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为成一直希望借助周边数千亩葡萄种植区,带领村民发展设施葡萄种植。“如果没有手里的这个‘红本子’,不光村民有顾虑,我也有顾虑。”李为成展示着手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说,一个高档设施葡萄大棚占地三四亩,投资二三十万元。以前土地没确权时,村民有顾虑,怕葡萄种上没几年,土地又被收回去。“有了‘红本子’,村委会一发动,村民都愿意跟着干。”李为成说。
  据了解,通过这种土地流转的方式,截至目前,全村已流转土地1000余亩,走起了“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路子,注册了“林帮葡萄”商标,合作社牵头开展农超对接,全村104户,户均1个葡萄大棚,每年纯收入3万元,是传统种植的6倍。   

大棚种植开辟脱贫新路径

  为解决社员建棚资金不足问题,合作社向银行推荐,银行在合作社的担保授信额度内解决社员的贷款需求。此外,李为成又以合作社的名义拿出200万元从莱阳购买建暖棚的钢材,找有资质的施工单位,确保工程质量,社员们可以先建大棚,等有了收入再还钱。曾经的贫困户王振成介绍:“当初想建大棚种葡萄,可没有钱,是村里帮俺贷款,没有技术,村里懂技术的能人都帮忙指导,靠种植葡萄,第二年俺就还清了贷款。”
  有了土地,前我乐村积极带领村民发展大棚种植,带领大家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找项目,最终确定利用本村地理环境,在平原地发展冬暖大棚栽种葡萄,在岭半坡栽桃树,在岭上的水浇地种蔬菜和粮食。据了解,该村第一年就发展了葡萄冬暖大棚30余个,现在y已建成钢结构冬暖大棚100余个,崂山棚70余个。另外,该村还种植了优质桃子300亩,桃子和葡萄都成功申请了无公害认证,每年可为社员增收一千多万元。
        李少勇从2005年开始种植葡萄大棚,至今已有14年历史。起初,他只种植普通大棚,2015年,村里实行土地流转后,在村合作社的带动下,种植了高温大棚,现在他有3个高温大棚,每个1.5亩左右,2个普通大棚,一共11亩地。这11亩大棚,成了李少勇全家致富的源头,如今,他的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比此前收入翻了一番。
        看着李少勇干大棚赚了钱,他哥哥李少军也于2016年从东北打工回来盖起了葡萄大棚,现在李少军有2个大棚,今年春节期间又增加了一个大棚。像李少勇兄弟俩一样因大棚致富的人还有很多,“目前我们村共153户,共有200多个葡萄大棚,每家每户都有大棚,少的一两个,多的六七个。”前我乐村村主任李为成介绍,目前村民每人每年收入在三万元左右,比以前增加了2倍左右。

土地入股收获增收新希望

  前我乐村东邻花岭生态园和影视基地,南邻杰丰公司韭菜基地,西靠大沽河,北靠大沽路,地理位置优越。前我乐村计划在未来的三年内依托村庄的地理优势,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不断扩大大棚种植规模,改变现在单一发展葡萄的种植模式,在冬暖大棚里增加桃子、草莓、樱桃等高效水果的种植,这样既实现了品种的多样性,丰富游客的采摘品种,提高游客的采摘兴趣,又降低了村民发展单一品种的风险,把村庄发展成一个具有采摘园性质的旅游区。
  “全村共1500多亩地,这些地既有平地,也有丘陵地,一家五六块,分布零散,根本没法建高标准大棚。一个冬暖式大棚,至少要占三四亩地,就要涉及十几户人家,单靠个人力量,很难完成调地。”李为成说。
  所以,在2015年,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实施,前我乐村家家户户都领到了“大红本”。随后,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把每家每户的地统一流转到合作社,有建大棚意愿的村民,再以1200元每亩的价格从合作社流转过来建大棚。
  “目前全村有200个葡萄大棚,年收入在1600万元左右。”李为成说,看着前我乐村种葡萄逐渐致富,周围村纷纷来学习,“小小葡萄,不但实现了本村村民的致富,还带动周边近百村致富。”李为成说。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拓展市场,村委筹资50万元建立了果蔬交易大棚,村民在家门口就可实现与外部大市场的衔接直通,村集体仅靠租金一项,年增收就达3—5万元。

大家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 鲁ICP备15020372号-1|鲁公网安备 37028502160105号Copyright 莱西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