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莱西青岛国内视频金融房产教育时尚美食美容健康旅游汽车副刊平安魅力工业环境民生媒体理论

张振晓:刀尖上的雕刻时光

2018-02-08 11:16:20    来源:    编辑:

 2333.jpg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徐志摩曾语带禅机地翻译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名作《天真的预言》。一粒沙,一朵花,普通渺小的事物,实则蕴含着大千世界的万般奥秘。那么,一块木头呢?

 
  日前,记者在院上镇小河子村寻到一位78岁的木雕艺人张振晓,他将普通的朽木变成了一件件艺术作品。
  初见张振晓老人,他正在对一段朽木进行雕刻,一身灰尘和木屑,右手持刻刀,左手扶木头,时而弓着腰,时而提起电锯,沿着朽木上的绘画标记雕刻。一双略显粗糙的手下,朽木已有雏形。在他家里,摆放的“磨剪子戗菜刀”、“孙悟空偷蟠桃”、“十二生肖”等木雕作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据老人介绍,他自小就喜欢编篓子、刻木头等手工活,对于这门传统技艺,早已是爱入骨髓。只是年轻时需要挣钱养家,没有条件去拜师学艺,白天下地干活,只有在晚上或者农闲时才有时间研究琢磨。其实,真正开始研究木雕创作是从65岁那年开始,学美术的孙子给了他专业系统的指点。现在生活富裕,每当拿着工具在木料上精心雕琢,是他最幸福、最高兴的时刻。
  10几年来,张振晓创作完成木雕作品200余件。老人说:“木雕加工制作不仅是个技术活,需要熟练掌握手锯、刨子、刷子、刻刀等工具的使用,而且还是个细致活,需要耐心、细心,下得每一刀,都要精心琢磨,一不小心就会破坏作品的整体效果。”精雕细琢时的全神贯注带给了他艺术的快感。一块木头经他雕刻点化,就有了生命、有了灵性。
  在村民眼里,那些不起眼的树根只能当柴火用。但对于张振晓老人来说却是如获至宝。那些形状各异、疙疙瘩瘩的树根在他的手中便赋予其灵魂般栩栩如生。作品上走的每一刀,都代表着作者的思想和文化,它是灵动的、有情感的。在老人看来,手工木雕是冰凉、没有感情的机器不能替代的,也是手工艺术的灵魂所在。张振晓老人叹息到:“民间木雕艺人越来越少了,木雕艺术也正在消失,过于商业化也是木雕失去意义的一个原因。现在,必须对木雕这种民间技艺进行拯救,不然它最终将消失。”老人希望,在让更多子孙后代见到木雕实物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民间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大家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 鲁ICP备15020372号-1|鲁公网安备 37028502160105号Copyright 莱西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