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莱西青岛国内视频金融房产教育时尚美食美容健康旅游汽车副刊平安魅力工业环境民生媒体理论

将职业当信仰

2017-02-22 09:07:04    来源:    编辑:

职业信仰.jpg 

  2016年3月10日,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周小燕先生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数千名市民排队前往吊唁。她的学生从海内外汇集上海,只是为了送恩师最后一程。谈起恩师,学生们个个泪流满面,让旁观者无不动容。

  周小燕无疑是个杰出的老师,在她将近70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她的学生刘捷、廖昌永、张建一、高曼华等人曾在各类国际性比赛中频频夺冠。
  周小燕出生于武汉一个工商世家,父亲热爱音乐,母亲会弹钢琴。她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18岁的她考进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声乐。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小燕被迫中断学业。她辗转来到法国,进入巴黎俄罗斯音乐学院学习,在布朗热、贝纳尔迪等名师的指导下,周小燕显露了出类拔萃的音乐才华。经过七年的磨砺,周小燕登上了巴黎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并以精湛的技艺和美妙的歌喉征服了法国观众。1947年,已在世界乐坛享有相当声誉的周小燕选择了回国,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从此再没有离开。
  在教学上,周小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比如廖昌永的钢琴、乐理基础差,一开口还有浓浓的四川口音,周小燕就一句一句话地给他纠正,从不畏难。20世纪50年代,周小燕只教女高音,注重示范演唱,结果学生的声音出现模式化现象。后来,她不断总结经验,确立训练标准,因材施教,注重突出学生的艺术个性,成功地培养了一大批声部相别、个性各异的歌唱家。她对工作痴迷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90岁仍在教学,每天上午四节、下午三节,饿了就啃几片面包,谁要劝她歇一下,她就跟谁急。可是学生一走,她趴在沙发上,起都起不来。
  真正的爱不等于放纵,周小燕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一向抓得很严。1999年,廖昌永参加国际大赛得了金奖,人也就有点踌躇满志的味道。一次,外地一个小镇请他演出,临走,周小燕问起。他随口答了句:“没事,一个小地方。”周小燕立即沉下脸:“你唱给我听听。”果然,唱得没有神采。周小燕语重心长道:“小廖,演出没有大小。对待任何演出,你都得事先想一想,你得为词曲作家负责,对上海音乐学院这所学校负责,对那些买票的观众负责。”
  对待职业,世人不外乎两种态度:一是将职业当成饭碗,一是像周小燕一样将职业当信仰。将职业当饭碗的人,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敬业精神,但这种敬业是外在的,带有某种自我强制的性质,一旦外面有更好的饭碗,这种人马上会掉头而去。将职业当信仰就不同了。这种人特别热爱自己的职业,愿意将自己全部的心血放到工作上面,他们整天考虑的不是从职业里得到什么,而是如何让职业承载更多的人生梦想与社会意义。
  生活恰恰证明了一个奇怪的逻辑:将职业当饭碗的人,他的饭碗往往平淡无奇;将职业当作信仰的人,职业反而成为一只非常令人羡慕的饭碗。

                           (游宇明)
大家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 鲁ICP备15020372号-1|鲁公网安备 37028502160105号Copyright 莱西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