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莱西青岛国内视频金融房产教育时尚美食美容健康旅游汽车副刊平安魅力工业环境民生媒体理论

从诗词里看古人如何消暑

2021-07-14 14:09:22    来源:新华网    编辑: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每到这个时候,现代人有多样的避暑祛热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电风扇和空调。可是在千百年前,没有现代化制冷设备的古人是如何对付高温、高湿的三伏天呢?从文人墨客留下的众多诗词来看,古人也自有其消暑纳凉的妙招。

贮冰备暑

《诗经·豳风·七月》有云:“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严冬时节,古人把冰块采集贮藏在冰窖之中,以备来年夏日之用。

建安诗人曹植《大暑赋》记录得更为详细:“积素冰于幽馆,气飞结而为霜。奏白云于琴瑟,朔风感而增凉。”可见,古人早已知道贮冰消暑的妙处了。

亲水避暑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所描写的正是在水边纳凉的情景。

古人亲水的方式还有很多,如“浸伏”也是一种纳凉风俗:三伏天要到江河里洗冷水浴,祛除暑气热毒,以少生疮疖和热病。东晋炼丹家葛洪的“浸伏”最出名,《四时幽赏录》“入水避暑”条记载:“葛仙翁每大醉,夏炎热,入深水底,八日乃出,以能伏气故耳。”

沉李浮瓜

沉李浮瓜是流传至今的消暑妙计。古文中“沈”通“沉”,因此,古诗文中一般谓之沈李浮瓜。建安诗人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谓天热把瓜果用冷水浸后食用。

《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七回:“西门庆令他安排酒来,不一时,冰盆内沉李浮瓜,凉亭上偎红倚翠。”南宋词人李重元《忆王孙·夏词》:“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可见,沉李浮瓜在古代是极为平常的消暑妙计。

“凉友”常伴

古时,扇子被称为“摇风”,多用竹篾编成。文人墨客常在扇上作诗绘画,增添雅致,又被称为“凉友”。《西京杂记》载:“丁缓,(西汉)长安巧工……又作七轮扇,七轮大皆径尺,递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可见其纳凉效果非常好。东汉班固《竹扇》:“供时有度量,异好有团方。来风堪避暑,静夜致清凉。”可见,扇子是从古至今人们驱暑避凉的最普遍做法。

在古代,还有其他很多消暑办法,比如枕瓷枕、睡凉席等等,这些方法基本遵循自然变化,纳凉方式也很环保。(来源:新华网)

大家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 鲁ICP备15020372号-1|鲁公网安备 37028502160105号Copyright 莱西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