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莱西青岛国内视频金融房产教育时尚美食美容健康旅游汽车副刊平安魅力工业环境民生媒体理论

“鹦鹉”之失

2017-08-31 09:22:57    来源:    编辑:
  游宇明
  黄永玉有幅名画,题目叫《鸟是好鸟,就是话多》,画面上一只五颜六色的鹦鹉站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唱着,站在画外都能感觉到聒噪,像极了某些喋喋不休者。
  嘴巴的两大功能是吃饭和说话。说话既是人之本能,也关涉到一个人的基本人权。说话可以呈示个体的人生态度,一个人爱谁恨谁、追求什么力避什么,语言都可以完整生动地呈示出来。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知识储备、个人经历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这种“不同”,有时是通过我们所做的事表现出来的,有的则必须通过言语来表达。如果我们将思想比作大米的营养成分的话,语言就是白花花的米粒,它具有一种外在的质感。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反之,多了难免微贱。比如金子,实用价值未必比钢铁高多少,但有时二十克金子即可换得一吨钢铁,无他,世界上的钢铁产量无数倍地多于金子。语言也是如此。有人像鹦鹉一样整天喋喋不休,却没有一句说到点子上;有的人不乱说话,一说话就能显出经验、智慧。曾国藩早年做翰林时,喜欢对世事评评点点,被朋友批评“多言”,进入中老年后,做帮办大臣、当两江总督、名列武英殿大学士,反而不乱说话了,因为经历告诉他,语言的价值不在数量,而在质量。
  即使不考虑说话的意义,单看人际关系,“多嘴鹦鹉”也是不讨喜的。有研究称,一个人的声音是需要他人的耳朵承载的,即使你不直接对着某人说话,只要这个人在场,他的耳朵也必须承受你的声音。听久了,耳朵会疲劳,人的精神会跟着萎靡。
  没有一个人不想做一只可以永远翱翔于蓝天的“好鸟”,而真正的“好鸟”绝对不会无视他人的观感。
大家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 鲁ICP备15020372号-1|鲁公网安备 37028502160105号Copyright 莱西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