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莱西青岛国内视频金融房产教育时尚美食美容健康旅游汽车副刊平安魅力工业环境民生媒体理论

端午节与屈原

2017-05-27 08:41:02    来源:    编辑:

        □刘绍义

  端午节早在屈原死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最迟成书在春秋时期的《夏小正》中就有“此日(端午节)蓄采众药,以蠲除毒气”的记载了。以后又有文史学家把它与介子推、伍子胥、曹娥和屈原连在了一起。最后闻一多先生有了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说法,端午节才真正与屈原融为一体。
  屈原与端午节连在一起为什么那么容易被大众接受呢?我想除了与诗人的诗歌建树有关外,还与诗人的爱国精神有关。我们先看看其他几个人为什么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
  曹娥是个孝女,《后汉书·列女传》是这样记载的:“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百善孝为先,曹娥虽然感天动地,但这种孝在实际生活中是不足取的。在父亲逢灾遇难的时候,作为女儿的曹娥只有好好地活着,才对得起父亲,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而介子推虽然是忠臣,符合“忠孝仁义”的“忠”为上之原则,但他有点“得理不让人”了,傲气大了点。晋文公论功行赏时虽然漏了他,但待到发现后,就及时给了他补偿,给了他“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但他撞到南墙不回头,死不买账,给人以“茅缸的石头——又臭又硬”的感觉,让人看了不舒服。
  伍子胥就更不用提了,他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原因很简单,就是失掉一个“忠”字。他先是因为家仇叛国潜逃,然后攻打自己的国家,将自己原来的君主楚平王掘墓鞭尸,若就这一个主子也就罢了,由于对他信任重用有加的夫差最后赐他于死,他竟毫不客气地给夫差也准备了一口棺材。这在崇尚“士”、“节”的古代,肯定是大逆不道的。
  与他们相比,屈原就不同了,他不但在诗歌里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对于自己的国家,也有着难以割舍的痴情。虽然昏庸无能的楚顷襄王不采纳他兴国安邦的建议,但他也从没有想到过要离开自己的国家。这种感情极易为中国大众所接受,即使自己死了,也不能对不起自己的国家。这是大义,是其他几个人难以比拟的。所以南朝的《续齐谐记》和《世说》等书,都认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这就顺应了民心,合乎正道。
大家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 鲁ICP备15020372号-1|鲁公网安备 37028502160105号Copyright 莱西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