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融媒4月14日讯 近年来,我市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抓小区优社区强城区工作思路,在队伍培育、资源要素、治理模式三个维度持续发力,全域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推动社区“幸福家园”建设工作全面起势,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建强队伍:激活治理动力
一则“招募令”,拓宽人才储备渠道。发布城市领域人才“招募令”,动员返乡大学生、莱西籍在外经商人员、离退休人员等267名热心家乡建设人员,奔赴城市治理一线,投身“幸福家园”建设。同步配套选拔、教育、管理工作细则,按照“成熟型”“成长型”“关注型”建立后备人才库,动态确保每个社区有2-3名成熟可用“两委”后备力量,为队伍建设补充源头活水。
一张“成绩单”,晾晒“头雁”工作实绩。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委社会工作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单位,立足基层治理重点工作,探索试行社区书记大排名机制,共发布榜单10期,市、街道两级针对性约谈辅导50人、调整2人,树牢结果导向。以“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跟着书记学”为主题,创办“莱智汇享”书记论坛品牌,每季度举办1期,持续为先锋队伍赋能增智。
一次“大调研”,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开展城市社区“两委”班子精准研判常态化调研,成立60个调研组,逐人精准“画像”,形成80余万字调研报告,直观呈现班子运行情况及个人特点。市级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街道党工委书记汇报,逐社区分析研判,化解工作隐患48条,常态长效抓好队伍履职能力提升。
统筹资源:挖掘治理潜力
一套“工具书”,摸清资源家底。市委书记点题开展住宅小区公共资源规范管理“百日攻坚”行动,指导印发《行动方案》,理顺“摸底、清收、盘活”三大工作流程。制发《辅导百问》、业主大会成立流程图、公共账户开立流程图、《业主大会成立流程汇编》和《业主大会成立政策汇编》“一册两图两汇编”5类业务材料,形成一套资料完整、样式规范、操作性强的工作范本。
一支“攻坚组”,带头破解难题。成立攻坚行动专项领导小组,7家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组团”进驻小区现场办公15次。采取资源现场“查”、难题现场“解”、思路现场“聊”的方式,共同研究制定特色化、针对性、可操作的工作方案,推动确权社区用房78处,盘活项目665个,产生公共收益500万元。
一本“资源账”,释放治理红利。以“小区”为主体打造公共资源“银行”,将社区服务用房、物业管理用房等纳入“存单”统管。指导258个小区组建业主委员会,推动共有资金账户应开尽开,同步出台管理使用办法,充分保障业主权益。利用清收公共场所、资金等资源,举办“邻居节”等邻里活动23次,以公共资源的“新陈代谢”,加速城市治理模式的“升级换代”。
优化模式:提升治理效能
一张“红名片”,延伸治理末梢。系统摸排198个封闭小区、118个开放楼宇,按照“在职”“银龄”等类别,建立党员分类管理台账。出台《党员中心户管理办法》,发动1268名党员担任党员中心户,依托“爱莱西”党建引领模块,实现“党员中心户”线下挂牌、线上亮相。建强“两区一圈”(小区、街区、商圈)组织体系,新建小区党支部55个,推动党的工作进楼入户。
一把“标准尺”,推动晋位提升。按照分类管理、精细治理的要求,印发《社区党委分类管理整体提升行动方案》,统一制定社区分类定级参考标准,将60个城市社区,划分为5个“强基”社区、36个“创优”社区、19个“示范”社区。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包联“强基”社区,组织“示范”“强基”社区结对共建,整体推动城市社区党委晋位争先。
一张“议事桌”,激活自治动能。整合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资源,搭建134个“睦邻议事亭”,充分吸纳辖区“两代表一委员”“双报到”党员等多元力量,在小区协商议事中发挥作用,推动解决邻里矛盾、飞线充电等问题2000余件。统筹用好12345·青诉即办平台,让问题在小区发现、响应、解决,推动基层由“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莱西融媒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