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要闻总第3248期 >2023-12-08编印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从何而来?
刊发日期:2023-12-08 阅读次数: 作者:耿文达  语音阅读:

  莱西融媒12月7日讯 今年以来,围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主线,市人大常委会将推进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列入重点监督工作,广泛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困、解忧、解怨。

恳谈交流为企业答疑解惑

  “前些年,为扩大生产车间买了几十亩地,当时打算‘先上车后买票’,没有办理土地手续,现在因政策变化没法办理手续,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青岛良工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在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座谈会中说道。

  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哪些实际困难?5月份开始,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先后召开了部门汇报会、行业协会座谈会、民营企业家茶话会,听取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在座谈时了解到,不少企业对总部经济、涉农企业出口退税等政策非常关注,亟需部门对相关政策进行专业解读。为帮助镇街和企业解决招商、纳税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堵点,市人大常委会到财税部门进行了实地调研,将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把反映集中的共性问题转达给财税部门,在此基础上举行了“共话税收”恳谈会。市税务局主要负责人从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概念的解读,到对成品油、灵活用工、影视公司等平台经济问题的答疑解惑,现场推动解决了企业和镇街在税收方面问题12个。

一线调研推动惠企政策落实

  我市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减税降费、规模性纾困政策,为200余家中小企业积极争取了科技扶持、综合技术改造奖励等扶持资金1.1亿元。但扶持民营经济政策措施是否真正落实到位?

  下沉一线摸清问题、找准病灶、寻求对策,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发展赋能增效。调研组带着这个问题,设计了《莱西市营商环境调查问卷》,通过媒体发布,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实地走访了吴昊植物油、佳德花生等40余家民营企业,与企业家、职工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企业困难诉求、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落实等情况,整理归类形成6个方面72条意见建议,并邀请青岛市人大财经委走进莱西的民营企业,实地调研指导,为民营企业把脉开方,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合力,着力打通堵点,解决企业土地要素保障等诉求20余个,促成企业达成合作意向5个。此外,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人大工作》《人大信息》、“莱西人大”公众号等媒体阵地,加大民营企业家代表和惠企政策的宣传力度,持续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督导检查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这些年,‘职业举报’在倒逼经营者改进不良商业行为、推动社会监督等方面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有一部分人过度逐利,甚至演变成了恶意举报,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信心。”在走访民营企业时,市人大代表、青岛良茂凯悦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曲智光反映道。

  为采取有力措施遏制这种现象发生,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坚持在“督”字上求实效,先后到龙水路派出所、市人民法院调研,听取优化提升法治营商环境情况的报告,推动法治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撑腰”。

  “针对与‘职业索赔’有关的‘恶意诉讼’,我们将与相关企业就依法经营、堵塞漏洞、积极应诉等问题形成共识。对‘产品质量责任’纠纷案秉承依法公正高效的原则进行裁判、和解、调解,并对借打假之名行非法牟利之实的恶意索赔诉讼严格加以规制,积极维护正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对这一现象和群体活动进行全面掌控,及时提醒敲打,防止违法犯罪,并对触犯法律的行为依法坚决打击处理,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自然生态和生活环境。”市人民法院和市公安局负责人分别表态。据了解,近年来涉及“职业举报”的违法犯罪线索和报警持续降低。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莱西融媒APP

微信图片_202301301538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