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要闻总第3152期 >2023-05-26编印

打好创业就业“活算盘”稳住民生基本盘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系列报道之二
刊发日期:2023-05-26 阅读次数: 作者:宋婧  语音阅读:

  莱西融媒5月25日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宏观经济,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打好民生算盘,自2020年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双创”示范基地的有关要求,以促进农民、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创业就业为特色,在就业方面用起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就业“加法”

加技能增动力 做大就业“蓄水池”

  “账号搭建、直播电商平台运营技巧以及典型案例拆解分析在这里都可以学到,行业知识干货满满,而且还是线上课程,我们发展到现在也是一路摸索一路学,这次培训也再次丰富了理论、开阔了视野。”青岛璐兴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封立晓提到的正是“抖音直播电商培训”活动,眼下封立晓的拼多多、淘宝等多个线上店铺主要销售店埠萝卜、龙虾尾、扇贝肉等,每天销量在3000单左右,月销售额100余万元,带动就业30余人。

  像这样的电商直播培训课已累计开展8期,此外,针对新时代农民创业就业需求,累计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培训66期,培训农民8492人次;开办青年会客厅、乡村振兴青年大讲堂等活动10余场,开讲青创先锋课10余期,为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提供创业指导;多次举办退役军人创业指导培训会,邀请创业导师为80余名创业退役军人代表进行创业辅导,全市50余名退役军人成功创业。

就业“减法”

纾困减负 人岗双向奔赴

  在北京汽车制造厂,入职不久的丁林林正和同事们讨论汽车焊装的流程和操作规范。今年退伍后,他利用退役军人就业见习岗位的机会找到了这份工作,并顺利被企业留用,实现了“退役即就业、培训即上岗”。

  当“求职难”与“用工荒”并行,政企联手为用工企业和就业人群“牵红线”,帮助更多像丁林林这样的重点就业群体实现就业,为企纾困、为民减负,实现人岗双向奔赴。2022年,我市共新增就业机会11042个、高校毕业生就业5169人;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5800个,达成就业意向300余人;扎实开展重点工程项目领域以工代赈工作,全年带动1449名农民就业增收,发放劳务报酬4416万元。      

就业“乘法”

创业带动 就业指数倍增

  假期期间,沽河街道山后人家生态园内,孩子们一片欢声笑语,“唤醒”了寂静的乡村。山后人家生态园由本地青年赵新德创办的青岛杰丰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创新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园区的发展壮大,吸引了不少有志青年前来创业。大学毕业在外企工作4年的张永昌,于2015年来园区创办了循环农业合作社,他用园区生产、加工的饲料养黑猪和鹅鸭,用畜禽产生的粪便发酵作肥料,2022年1至10月份已出栏黑猪350头、鹅鸭2000余只,绿色级别果蔬产品10余吨,利润近20万元。

  加快发展县域特色产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成为就业扩容提质的重要方向。此外,青岛天天购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整合营销+技术驱动”模式,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业、制造业等融合发展,孵化带动新生代农民工、大学生创业就业3000余人。

就业“除法”

搭平台除壁垒  “立体化”就业通道

  搭建平台是破除壁垒实现互联互通的“高速路”,我市打造“立体化”就业通道,为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通过举办“引凤莱栖”创新创业大赛,力争“培养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团队,发展一个产业”,首批评选出11名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团队)。同时,实施“博汇莱”行动,引入48名博士参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为高校青年高端人才提供基层工作场景。通过开展“青鸟计划·莘莘学子归莱行”活动,支持在外就读的大学生和相关人才回乡创业就业。

  此外,通过成立聚莱人才集团,筹划建设胶东半岛高标准人才赋能中心,启用青岛“莱西城市会客厅”,成为人才汇集的驿站。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双创职业培训学校,采取“创业+农业+职业技能”模式,培育新时代职业新农人700人。发起“乡村振兴红色合伙人”招募行动,举办“寻找最美乡村设计师”大赛,吸引400余名专业人才、2000余名设计精英参与。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莱西融媒APP

微信图片_202301301538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