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副刊总第3145期 >2023-05-16编印

核桃之歌
刊发日期:2023-05-16 阅读次数: 作者:祝桂丽  语音阅读:

  “格子格,柜子柜,四姊妹,一头睡”,这是童年时代的一个谜语,答案是核桃。

  离开胶莱,心头回味的是吴家几千亩核桃林。胶莱地处胶州、即墨、平度、高密四市交界中心,交通发达,历史悠久,有三里河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五大工业体系、配套设施齐全的教育园地、农科示范园,但在我心头久留的是那片核桃园。它们迎着秋风摇曳,轻歌曼唱。

  应朋友之约,金秋十月带着孩子去参加第六届吴家核桃旅游文化节。吴家核桃园位于胶莱街道吴家庄村,紧邻S217省道,占地300余亩,分南、西、北三个园区:南园种植三十多种文玩核桃,西园种植食用薄皮核桃,北园种植多种绿化苗木。开幕式敲锣打鼓很热闹,孩子们特别开心兴奋。当我们走进核桃文化艺术博物馆,博物架上琳琅满目的核桃雕刻,让人赞叹,仿佛见到《核舟记》中描写的微型雕刻世界,“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我不仅想起六、七年前在平度师范进修,来自于胶莱马店小学徐洪涛老师作的一次教育经验交流——《桃乡桃文化》,那时,惊奇于他们小学阶段的孩子,课余就接触核桃雕刻。如今,那些孩子应该走进大学校门了。他们成年后选择生活的道路可能有千万条,不一定会继续从事童年学过的手工创作,但是,这些经历对他们而言依然宝贵,依然会在某一天想起那些稚拙的手工艺术时,一抹明亮的底色让童年记忆更加丰富多彩。

4版.jpg

  “白露到,竹竿摇,小小核桃满地跑”这句农谚说的就是打核桃的最佳时机和劳动场景。此刻的核桃园依然枝繁叶茂,硕大的青皮核桃三三两两聚集枝头,阳光透过羽状复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仰头、向天、举棍,青皮核桃三三两两的就产生了新鲜伤痕,乳白色树汁眼泪一样溢出来,在簌簌的颤抖中,仿佛带着分娩的阵痛 。打核桃是有技巧的,园中员工告诉我们,“要对准核桃打,不能打枝干,花苞藏在枝干上呢,那是明年的核桃。”

  一个“打”字,让人着实感到野蛮,但实际必须如此。这是一颗核桃迈向新生活的第一步,就像新生命降临世间——在枝头成熟的青皮核桃,必须接受一双手与一根棍子具有强迫味道的迎接,就像产钳与接生婆,免不了借势用些外力牵拉,方可在恰当的时间落地。它们在篮子里摇晃,到大堆里聚会,一个大家庭终于亲密接触,少不了热烈的交流、少不了窃窃私语、轻轻哼唱。它们互相擦着耳根,交流从根系接收的旧时所见。

  1949年以前,胶莱和高密同属于胶高县。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曾经贫穷,曾经凄惶。莫言对往年生活的描述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写给母亲》莫言)”

  那时候,核桃园尚在遥远的梦里眺望。直到2010年,胶莱街道吴家庄的吴占嘉经历过许多波折,才把树苗引进眼前世界,并且像爱护孩子一样呵护它们,它们在富民政策的扶持下蔚然成林,发展壮大至两千六百多亩。

(作者系山东省作协会员)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莱西融媒APP

微信图片_202301301538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