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副刊总第3115期 >2023-03-16编印

张梦鲤传记
刊发日期:2023-03-16 阅读次数: 作者:莱西市情  语音阅读:

(接上期)

巡抚顺天  抗敌建功

  万历六年 (1578),46岁的张梦鲤被提升为山西省左布政使;不到三个月,又以佥都御史身份出任顺天巡抚。当时京畿官场矛盾重重,其中京兆尹与五道治兵使者之间争斗激烈,直接影响着朝廷政令的施行和政局的稳定。为此,顺天巡抚张梦鲤居间调停,他陈明利害,反复斡旋,以至于操劳过度,满头黑发变得花白,终于使二者化解了恩怨,消除了隔阂,祛除了朝廷的一块心病。

  身为巡抚,张梦鲤非常体察民情,力推仁政,尽力节省各级官府开支,减轻京畿民众负担,他再三奏万历皇帝,历数民间疾苦,申请减免税赋,终于得到恩准。先后共免除历年拖欠的税款八万两、巧立名目额外征收的税款十二万多两,民众欢悦,对他感恩戴德。对此,张梦鲤如释重负,欣慰地说:“民小息肩矣!”

  万历初年,地处北方的蒙古土蛮部不断入犯辽东边塞,甚至企图攻破蓟州,进逼京城,形势严峻。张梦鲤在缓解民负、休养生息的基础上,与戚继光、梁梦龙等将军紧密合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畿辅防务,淘汰庸员,精兵简政,广积粮草、打造兵器;整肃军纪,提高士气;修筑防御工事,加强警戒,整个京畿壁垒森严,土蛮见此状况,便不得不放弃进犯。整个蓟州“烽火渐稀,边备修饬,蓟门宴然”。

  当时,辽东以北土蛮的长昂酋长对大明王朝虎视眈眈,经常骚扰边境,还扬言南下,气焰十分嚣张。张梦鲤采取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术,亲自召见长昂,当面严厉斥责其罪行,将他吓得胆战心惊,又带他观看大明军队的防御设施。酋长看到明军威力十足的大炮和飞车,感到非常震惊,彻底打消了南犯念头,并与明王朝缔结和约,表示永不相侵。

  根据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六十八《大理寺卿龙池张公墓志铭》记载:当时北方“炒蛮”入侵古北口, 张梦鲤指挥手下副将李如杠等人将之击破,擒获了敌方首领。捷报奏知朝廷,皇帝下旨赐给张梦鲤“白金文绮”,并加赠一等禄食。后来东面的土蛮率五万骑兵侵犯辽东,张梦鲤再次奉命亲率部下前往支援, 一举大胜,又一次得到朝廷赏赐“白金文绮”等。当时张梦鲤的亲家大将军戚继光正在蓟镇总兵任上,二人同负蓟镇防务之责, 所以常在一起研究御敌计策。二人偶尔意见相左,争得面红耳赤,但最终结果证明张梦鲤的谋略是正确的,戚继光对张梦鲤颇为折服。

  明朝从嘉靖到万历时期, 对北方的军事策略注重防守,“而守之所最先者,一为修台,一为修墙”。之前,谭纶、刘应节、戚继光等人已经对蓟州以北的长城进行过增建加固。在此基础上,万历时期,朝廷决定对蓟镇和昌平一带长城进行加修,由总督梁梦龙和巡抚张梦鲤负责督办,工程规模和施工难度较大。万历八年(1580)十月大功告成,蓟镇共修成边墙5363丈、敌台101座、铲削偏坡587丈,并建潮河川大桥一座,昌平修边墙4641丈、敌台10座、铲削偏坡55处,明王朝北方边疆更加巩固。现存于河北省抚宁县平顶峪村东长城上的五眼楼中立一石碑,碑文记载了张梦鲤和梁梦龙督修这一工程的始末。

官居廷尉  刚直不屈

  顺天为京畿要地,官场错综复杂,身为巡抚的张梦鲤虽政绩卓越,但也备受困扰。张梦鲤秉性耿直,公正无私,与腐败的官场恶风难以沆瀣,其属下有的与皇亲国戚关系密切,不听指挥;有的与朝廷重臣攀附,我行我素;有的不时散布流言蜚语中伤张梦鲤。张梦鲤对此无可奈何,更为严重的是,当时戚继光是抗倭护边的虎将,又热衷于结交,因而得到当朝首辅内阁大学士张居正的倚重,心傲气盛,干涉朝政,甚至督抚的更换都要征求他的意见。刚直的张梦鲤对此颇为反感,尽管二人是儿女亲家(张梦鲤次女嫁与戚继光次子戚安国),张梦鲤也不愿在他面前低三下四,戚继光由此心生芥蒂,以设顺天巡抚与自己的职权存在冲突为由,提议裁撤顺天巡抚。万历九年(1581),张梦鲤调任副都御史,巡抚甘肃,该调动动议虽被采纳,但并未执行。同年,张梦鲤被内召为大理寺卿。

  张梦鲤的官职几经异常变动,有升有降,但他心中始终坦然,只要朴朴实实地为朝廷、社稷效力,就心满意足了,至于任职之地远近、官职是否显耀,是无关紧要的。他说:“惟君之所使之耳,远近要散何择焉?”

  当时内阁首辅张居正把持朝政,位高权重,虽称“宰相之杰”,但也威高震主,令人侧目。张居正改革政治,一些酷吏便多判决死刑犯以获得政绩来取宠于他。张梦鲤身居大理寺卿之职,执法如山,尽其所能地为一些冤事平反。与张梦鲤同任执法之职的刑部尚书和都御史等人,向张居正上奏折,大家都对张居正的批复唯唯诺诺,有不同意见也言听计从。张梦鲤极不赞同,在政务上,他秉公办事,有的已经是刑部和都察院奏准了的案件,也敢于重新审理,仗义执言,对于错判误判的案件予以推翻,经他亲自审核,陆续有1500余名“大辟囚”(死刑犯)改判,全活甚众。于是人们直呼张梦鲤为“张青天”。

  朝里的公卿大臣惧怕张居正的威严,对他的礼节已经超过了常规,去拜见张居正的时候,均不敢坐车。张梦鲤去拜见时却乘车如故。一次,张居正的一个亲戚在张梦鲤手下任廷平(官名),年老多病,不能履职,张居正替他求情,希望张梦鲤优待他,张梦鲤事后只允许他不按时上班,却并没有予以特别照顾。据《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三十七记载:“时张居正秉政,九卿多绌下之,梦鲤独无加礼。”有人劝诚他应该对张居正恭顺一些,没想到张梦鲤拂袖而起,道:“我总不能像汉代廷尉酷吏张汤那样,卑躬屈膝地徒步拜谒,惟命是从吧!”

  张梦鲤的公正廉明和刚直不阿,自然会触犯一些人的利益,受到排斥。朝中的一位给事中与张梦鲤有隙,四处散布流言蜚语中伤他,并准备上呈弹劾张梦鲤的奏章。面对纷繁复杂、险象环生的朝廷局面,张梦鲤心灰意冷,决意急流勇退。他感慨道:“我为官这么多年,名字从未被挂上弹劾的奏章,过去失欢于内阁首辅高拱,被排挤到苦寒的不毛之地靖边,但我没有消极颓废,兢兢业业,逼和了邻虏,安定了西部边境,也没想到会升到现在的高位。如今我受到张居正等势力压制,没法在朝中立足了。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我就此退休算了。”他接连三次奏请万历皇帝,称病引退,终于得到恩准。万历十年(1582),张梦鲤退归故里。

居乡盛德  诗文传芳

  辞官后的张梦鲤栖身于城北的亭儿山下,栽竹木、种蔬菜、课子侄,自得其乐。期间,山东巡抚李戴、巡按御史吴定等人曾多次举荐起用,张梦鲤均婉词谢绝,皇帝也曾派专使登门,催其进京,张梦鲤以“疾患错聩”为借口,坚不受命。

  张梦鲤一生恪守“清、慎、勤”的为官之道,以“智、仁、勇”处世,清廉自守。卸任开封府知府时,家中只有80两银子,又不幸被家仆偷去。致仕回乡后,“家无贏资",所居茅草房、篱笆墙一如农舍。儿子都嫌居所太简陋了,张梦鲤却笑笑说:“上天让我安享晚年,我已经满足了,还有什么别的奢求吗?”

  他辞官归乡十年,认真管理田产,家境富裕。无论自己钱粮多少都自奉节俭,慷慨周济亲人和邻居。有亲戚托他通过县衙办事,他一概予以回绝,从不给地方官员添麻烦。所以当时莱阳县令程子侃卸任时感慨地说:“张公从不为私事来我这里,是真正的高风亮节啊!”

  万历十年(1582), 张居正病故,戏剧性地先受褒扬,赠上柱国,谥号“文忠”,后又被剥夺所有官阶和封号,抄没家产,结局悲惨。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张居正任首辅时期被罢官的人以自己受到迫害为由,纷纷喊冤申诉,并重新被起用、升为高官,而张梦鲤却不为所动,安居家乡,直到万历二十五年(1597)病逝,时人对其不恋官场、淡然处世的风骨敬佩不已。

  张梦鲤学识渊博,躬耕之余,用心教授家族子弟,传承家学。其后辈人才辈出,“簪缨不绝”。自张梦鲤始连续五代,都有人在朝为官,延至清末,其后人又中进士6名,举人11名,另有武举人、副举人多达15名,贡生(优选、岁选、恩选贡生)计有34人,庠生140余人。

  张梦鲤才华横溢,诗文俱佳,著述颇多,留传后世的主要有《交绣阁诗草》四卷。在康熙《莱阳县志》中载录了张梦鲤的五首诗,其中四首五言诗《德州登舟遣弟东还赋别》,记述了张梦鲤在从开封府调往陕西靖边时,路过德州,送弟弟张梦桂回莱阳时的情景,用缠绵哀伤的笔调、精到的比兴手法,一唱三叹,倾诉了张梦鲤与兄弟之间的离别之情和对远方家乡的无限思恋。笔墨所及,苍凉凄切,令人动容。诗曰:


鸿雁分官渡,云山隔故园。

艰难何时好,漂泊此生存。

泪落孤舟月,心悬远树村。

一身千里外,愁寂不堪论。


秋尽辞家日,天涯别弟情。

一川初霁色,万木正萧声。

不寐天难曙,伤离梦易惊。

明朝何处泊,相对只孤灯。


姜被情无极,阮途意转深。

片帆悬落日,一骑向深林。

把镜风霜面,临歧骨肉心。

哪堪河畔柳,落叶正萧森。


东下海云疾,北行塞月孤。

各天心欲折,缩地术全疏。

作客知吾命,为生好自图。

都门遥望眼,日日有书无?


  康熙《莱阳县志》中载录的另一首诗是《赠剑孙浒西》。记述了他向同乡万历二年(1574)进士、监察御史孙旬赠送七星宝剑之事。借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华(字茂先)屡受排挤的身世,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格调高雅,激情豪迈。诗曰:


我家有剑七星文,拭却尘埃为赠君。

欲傍鹭车天外转,且随骢马日边今。

西湖灵气飞朝雨,东海晴光落暮云。

肯念茂先频把握,何须去往叹离群!


  万历十五年(1587),朝廷出资,山东省、府、县官府组织,发动民众修筑莱阳大沽河大堤,以解除其泛滥之患。工程历时两个月大功告成,水害不再,沿河丰饶,民众欢欣,为记载这一盛事,县府请辞官在家的张梦鲤撰写纪事碑文,张梦鲤欣然命笔,写成《莱阳修沽河堤碑记》。碑记详细记叙了从省到府州县各级官吏奏报申请、勘察设计、组织实施、乡绅民众踊跃参与的全过程。文字畅达简洁,文辞高妙。碑文开篇即提出了“仁人君子之为民也,视民之患,思有以去之”的政治观念,发人深省。

御赐祭葬  世代景仰

  万历二十五年(1597)张梦鲤去世后,其长子张嗣诚已为刑部云南司郎中,上奏朝廷,按照三品以上官员去世后应给予抚恤的惯例,请求予以加恤。万历皇帝诏令礼部进行考量,礼部认为张梦鲤为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重臣,应予特别恩典。第二年,万历皇帝下诏“钦赐祭葬”并谥号“节愍”, 由朝廷下拨大宗白银(传说为48万两),为张梦鲤及夫人宫太淑人修建陵园,丧葬仪式十分隆重。

  陵园俗称张家茔,地处莱阳城北约8公里的旌旗山南麓(今河洛镇胜利庄村),周围群山环抱,林壑优美,气势雄壮,有墓联称:“峻岭千层日照显旌旗之色,乔松万树风来听钟鼓之声”。陵园营建旌表坊、墓冢、崇祀祠等工程,占地20余亩,周围有祭田2000余亩。陵园分南北两部分,北园内是张梦鲤的大墓和墓碑。南大门前建四柱三门石坊一座。大门两侧石柱上镌有对联:


乾气钟灵苞孕千年雄带砺,

台星矗秀巍峨四合拱儿孙。


  该墓联为明朝重臣、大书法家董其昌所书,字迹潇洒。南大门后,立一高达5米的盘龙华表,两座碑亭,亭内皆立龙头赑屃玉雕碑。华表柱北为特大型龙头赑屃碑,是奉圣旨旌表张梦鲤功绩而建造的御祭碑,碑后有两列石羊、石虎、石马、石人夹道。陵园内有策问碑、神道碑、谕祭碑、敕书三道碑、请恤典碑、赐恤典碑、开圹祭文碑等碑,大多为董其昌、钱沣、邢侗等明、清大书法家的书迹。南院东有跨院,分为南北两小院,为祭祀附属设施。

  世事沧桑,几经变乱,徇祭陵园被毁坏,陵园原址已盖上了民房,1958年修建莱阳胜利庄水库时,陵园里的各种石件作为石料,大都用于水利工程中,至今陵园已无迹可寻。

  张梦鲤去世后,明礼部尚书、史学家李维祯为其作《张廷尉梦鲤传》,礼部右侍郎唐文献为其撰写《张梦鲤神道碑》,大书法家邢侗为其撰写碑文,礼部尚书、著名文学家冯琦为其撰写墓志铭。

  明嘉靖、万历年间,莱阳城大街先后为张梦鲤建造了三座牌坊,分别为嘉靖丙辰进士张梦鲤所立“恩荣坊”:为顺天府巡抚、甘肃巡抚、都察院徇史张梦鲤立“京畿巡抚坊”;为明通议大夫、从一品、侍经筵、大理寺卿张梦鲤立“讲帷九列坊”。  (来源:市档案馆)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莱西融媒APP

微信图片_202301301538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