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版:时政要闻总第965期 >2012-05-29编印

城里有支“流动清洁队”
刊发日期:2012-05-29 阅读次数: 作者:lxxwzx  语音阅读:
    5月23日,记者跟随市城建局建筑垃圾管理处队长戴佐玻的车一路巡查,在围着城区的几条主干路巡查的两个多小时里,仅沿街零散的建筑垃圾便有十余堆,戴佐玻告诉记者,这些零散的建筑垃圾要时时查,日日清。行车途中,老戴每见到施工处的建筑垃圾总会停下车寻找相关责任人,向其介绍处理政策,并请他们将垃圾运送到规定地点。但遇到更多的是路边零散的无主垃圾,老戴只好当“垃圾清理员”,开着卡车和铲车,拿着铁锨亲自上阵清理。
    “我市建筑垃圾中居民装修与城中村村民旧房改造产生的建筑垃圾占污染源总量的70%以上。由于管理不归口,垃圾堆放随机性大,点多面广等原因,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更难的是工作时间很少有建筑垃圾倾倒现象,反而在早晨和晚上乱倒垃圾最多,有一次我们早晨5点在城中发现了一大堆建筑垃圾,管理处的干部职工齐出动清理了一天,没想到第二天接到通知又有人趁着夜间在原地倒上了一车建筑垃圾,我们只能全天候不间断无缝隙巡查。”说起巡查建筑垃圾,戴佐玻说出了工作中的难处。
    “我们是执法人员,更是服务人员。面对不配合的人,我们不能硬碰硬,更多的是要耐心解释,以罚代管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只有建立多种形式的垃圾处置方式,疏堵结合,才能标本兼治。”管理处的主任李峰和告诉记者。
    据了解,去年以来,市城建局创新对建筑垃圾的管理服务方式,执法人员实行错时巡查、网格化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执法人员及车辆,加大查处力度,全天候不间断无缝隙巡查。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实行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备案制度;对居住小区装修产生的垃圾,要求新建小区和已建成小区必须建设装修垃圾存放点,并由指定人员统一外运;对城区村庄改造产生的建筑垃圾,实行属地化管理,充分发挥相关单位的监督职能;对开工建设的工程,实行建筑垃圾清运处置事前告知制度,并跟踪服务。今年上半年,建筑垃圾管理处共清理范围内建筑垃圾3800多方,范围外建筑垃圾11200多方。(侯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