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版:时政要闻总第963期 >2012-05-24编印

建立岗位开发台账,登记企业用工需求情况和社区就业人员技能信息———我市为企业用工搭建平台
刊发日期:2012-05-24 阅读次数: 作者:lxxwzx  语音阅读:
    今年以来,我市从破解“招工难”入手,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为企业用工搭建平台。截至4月份,实现城乡人力资源有效配置3160人,企业用工缺口由年初的5880人下降至2720人,有效缓解了全市“用工荒”局面。
信息沟通打破“生死线”
     针对越来越多的打工族倾向本地务工,我市利用遍布村镇的为民代理服务网络,建立起岗位开发台账,登记企业用工需求情况和社区就业人员技能信息,还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建立了“4050”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家庭等7类就业困难人员管理台账。利用电子数据库,实现用工单位与劳动者配对,使劳务洽谈有效配置成功率达到60%以上。
    顺驰公司是一家小型外贸公司,公司业务跟随国际订单走,有时来了订单,需要马上扩大生产,加倍工资来招工人,有时没了订单,就不得不减少用工数量。能否在需要的时候招到工成了企业生存的“生死线”。
    今年春节后,该企业在当地社区帮助下,利用社区的精确信息网,成功解决了季节性用工的“难题”。家住大森格庄村的孙明花种着5亩地和10亩果园,冬天到开春有闲空,在镇为民服务代理介绍下,她去冬以来在顺驰公司做毛巾包装工,公司早晚车接车送,中午还有免费午餐,月工资2000元。
    目前,我市已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70处,占全市村居的30%,有4个社区获得青岛市充分就业社区称号。
拿什么吸引“80后”
    时下“80后”、“90后”农民工占据了市场劳动力主流,与父辈相比,他们求职期望值更高,工作主见性更强,仅靠简单加薪,对他们来说吸引力不大。
    青岛泰光制鞋有限公司现有员工9000多人,是我市用工人数较多的龙头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李连军说:“‘富士康事件’之后,让我们彻底改变了对员工的看法。员工是人不是机器,天天加班,思想过激容易出问题。”
    为此,泰光公司一方面与当地政府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福利设施建设,职工宿舍周边商店、医院、邮局、提款机、电话超市、网吧、乒乓球室、舞蹈室等设施一应俱全,为员工生活娱乐提供方便。公司内部还开设了免费的图书室、英韩语学习班,满足员工学习充电的要求。
    另一方面,公司还推出了人性化管理方式,如提高员工工资福利待遇、增加职业培训机会、改善员工业余生活条件。“去年我们选派了三四批优秀员工去韩国总部培训,还与团市委合作搞过两次青年相亲大会,让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爱,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节后‘招工难’的困扰。”李连军说。今年节后泰光公司的员工基本全部“回流”,往年春季缺工都在1000人以上,而今年缺工仅300余人。
“鸡与蛋”悖论
    对于本土招工企业来说,农民工技能不足是个大问题。有专家指出,不少企业片面要求熟练工人,这就人为地缩小了用工范围。实际上,这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
    基于此,我市根据产业集聚特点,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专项资金,实施了以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为主的培训计划,项目涉及电气工程、焊接技术、机械加工等9大专业20余个工种,均达高级工培训能力,其中电工、电焊2个专业还获得了青岛市开展“金蓝领”培训资格。
    凤凰印染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程经理认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普通员工重要性不亚于高科技人才的作用。实际上,公司80%的岗位更要求责任心。”在这家企业,一些普通岗位只要有经验的员工带两三个月,一个新手基本上可以实现独立操作。如果再进行一点技能、安全常识上的培训,职工的专业技能就会得到大幅提高。
    今年,凤凰印染开始对本公司简单的“基本+计件”工资结构进行调整细分,新增了工龄工资、技能工资等项目,对工龄、职称在绩效工资基础上进一步奖励。印染班班长孙少林说:“公司实行了多种工资制度,使从事同一工作的老员工和新员工最多能相差500多元,大家都能接受,队伍也更加稳定。”
                                      (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