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份以来,蒜农们又迎来了蒜薹收获高峰期。记者在院上镇看到一幅热闹的场景:地头道路上,顺蒜薹、捆蒜薹的农户忙得不亦乐乎;众多商贩排在马路两侧收购蒜薹,满载的货车一辆辆开走。据了解,今年蒜薹丰产,院上镇1.3万亩蒜薹预计收入5000余万元,这绿油油的蒜薹化身为蒜农眼中的“绿色金条”。
葛家埠村蒜农姜胜民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气候温和、雨水充沛,蒜薹大丰收,每亩蒜薹均收获1700斤以上,最高的亩产达到2100多斤。我种了6亩多大蒜,怎么也能收入两万五六千块钱。”姜胜民说,如果继续保持现在每斤两块三四这个价格,蒜农还是比较满意的。据了解,葛家埠村今年大蒜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仅蒜薹一项可为村民增收200余万元。
价格上涨 商贩囤积
在蒜薹集中上市的日子,前来收购的客商络绎不绝。不仅吸引了本地冷库,也吸引了内蒙古、吉林、烟台等20多个省市、地区的客商前来收购,种植大蒜成为院上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新渠道。
“今年蒜薹价格最高每斤2.8元且供不应求,我估计行情会有好转,所以准备收购部分蒜薹先抛售,还要再囤20万斤。”吉林菜商李国栋说。记者随后又采访了多名商贩,他们估计今年蒜薹市场行情会不错,也纷纷抱着和李国栋一样的心态。
蒜薹经济 带动连锁效应
今年蒜薹收获期间,来自夏格庄镇、店埠镇等多个临近镇的千余名劳务人员汇聚到院上镇万亩大蒜生产基地,每天清早五六点钟便被蒜农雇佣一空。这些到田间打工者劳务费是每天120元—150元,并管两顿饭。随着雇工的大量涌入,镇驻地饭馆生意也火爆起来。一小吃部的老板介绍,他雇佣3名工人帮他料理小吃部,从夜间1点开始忙活,毛收入达到2000元。
因地制宜 政府引导促农增收
院上镇地处大、小沽河交界处,土壤适合大蒜生长,产出的蒜薹柔软、粗长、口感好、营养丰富,深受广大客户的青睐。今年院上镇党委政府利用该镇地理优势,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在大蒜种植区成立专业合作社,并带动周边南、北辛庄,葛家埠,崔家庄等12个村庄发展了万亩大蒜生产基地。同时,因地制宜,帮助种植户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新品种,按照规模化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管理,抓好药检和产品质量,与厂家签订购销合同,实现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程蓓蓓 李大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