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版:楼市金刊总第909期 >2012-02-17编印

房地产虚拟化趋势明显融资收紧遏制泡沫
刊发日期:2012-02-17 阅读次数: 作者:lxxwzx  语音阅读:
    当前,房地产业正处于“大变局”中:房企遭遇“史上最艰难时刻”,纷纷转向二三线市场;银行融资模式越发艰难,社会资本逐渐成为主渠道;限购政策走到瓶颈,房产税全面推广条件不足;地方政府土地收入下降,保障房规模却在扩大……在这迷雾重重的“变局”中,关系着楼市前景的三大谜团有待揭开。
融资收紧能否遏制楼市泡沫膨胀?
  前不久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最近,各大银行纷纷表态,未来将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确保信贷资金更好地投向实体经济。
  2008年起蔓延全球的次贷危机,给人们留下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发展,将逐步形成资产泡沫,引发社会资源的严重错配,加速实体产业空心化。
  从本质上说,楼市是实体经济,但随着大量资金的涌入,房地产金融化、虚拟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向社会资本融资,将成为许多开发商赖以生存的希望。而社会资本注资与否取决于企业的产品结构、市场状况及行业前景等。这使得房企不得不做实产业,以实在的价格、优质的服务来赢得生存机会。
房产税能否代替“土地财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日前表示,今年上半年,40个重点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要实现与住建部联网;各省区市也在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争取2013年实现全市、全省联网。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为房产税的征收铺平了道路。
  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全国主要城市实现房产联网,有助于建立透明的房地产信息体系,使家庭的住房套数和面积等数据更加清晰,有利于加速房产税等政策落地,及控制异地炒房。
房产税不仅调节收入分配,抑制投资性炒房,还有助于地方政府找到一个稳定的税源,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土地财政”推高房价。
土地制度改革能否触动要害?
  在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明确要求,精心设计征地制度改革方案,2012年一定要出台相应法规。
  在随后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说,随着形势发展,现行征地制度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问题,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他表示,将深化城市用地审批制度改革,部署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共同责任机制试点建设。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国华认为,此轮土地制度改革,致力于逐步建立国有和集体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出让的用地市场,改变以往低价征地再高价卖地的土地出让模式。
  另一方面,未来的土地供应将不再被开发商包揽,转向对保障房项目倾斜。2011年,全国共开工保障房1000万套,今年计划开工700万套。至“十二五”末,保障房覆盖面将达到20%。目前,国土资源部已批准北京、上海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一些房价较高、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或省份也有望被列为试点。
  王国华表示,土地供应将不再仅仅为了卖得高价,而是侧重于完善市场和保障民生。同时,开发商依靠土地增值来获利的模式将难以为继,“圈地为王”的时代成为过去,客户导向、市场导向、产品导向才是未来房地产业的竞争要义。
  但有市场人士担心,要想彻底摆脱地价推高房价,涉及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是某一城市某一部门能够完成的,短时间内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