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版:时政要闻总第904期 >2012-02-09编印

青岛市大沽河治理工程开工典礼在我市举行
刊发日期:2012-02-09 阅读次数: 作者:lxxwzx  语音阅读:

 

 李群 张若飞 孙德汉 王文华 王书坚等青岛市级领导出席仪式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2月8日上午10时58分,备受青岛市民关注的大沽河治理工程在我市大沽河治理工作指挥部举行开工典礼。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若飞,青岛市政协主席孙德汉,青岛市委副书记王文华,青岛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王书坚,青岛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鲁明,青岛市政府副市长、青岛市大沽河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青岛市大沽河治理工作指挥部总指挥张元福,青岛市政府副市长、青岛市大沽河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建祥,青岛市政协副主席、青岛市发改委主任、青岛市大沽河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刘明君,我市全体市级领导出席开工典礼。
    作为青岛的母亲河,大沽河默默养育着青岛人民。记者在开工典礼现场看见,背景墙是一幅LED显示屏,展示有关大沽河治理的资料短片。七十多部工程机械车整齐地停在现场待命,奠基仪式结束即可开赴工程一线。
    青岛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王书坚在致辞中说,大沽河治理工程的开工建设是青岛水利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也必将成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作为青岛治河史上规模最大、周期最长、档次最高的综合性基础建设项目,大沽河治理工程的开工建设,不仅为青岛水利事业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更标志着我市南北统筹、全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由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大沽河的综合治理,将进一步增强大沽河防洪安全和供水能力,全面提高两岸居民生产生活安全保障水平,更好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有利于改善大沽河水生态环境,提升沿河景观层次,打造生态景观长廊,从而能够依托沿河农业基础,形成现代农业大走廊,提升沿河土地综合效益,加快整合培育新型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沿大沽河两岸的治理与建设,将进一步拉长和延伸城市发展空间,拓展和构建大青岛发展框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使大沽河流域率先成为城乡统筹的先行区和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建设成为人文居住、娱乐休闲、商贸服务、旅游观光等要素有机结合的生态经济发展新区。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本着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精诚协作,密切配合,为治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高品质、全方位服务保障。希望沿河广大干部群众从构建未来美好生活角度出发,充分理解和支持治理工作的开展,为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施工环境。希望有关部门、相关区(市)和全体建设者们牢固树立起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科学组织,阳光操作,文明施工,努力把大沽河治理工程建成人民满意的民心工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
    青岛市政府副市长、青岛市大沽河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青岛市大沽河治理工作指挥部总指挥张元福介绍了大沽河治理基本情况。大沽河是胶东半岛最大的河流,发源于烟台招远的阜山,流经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和城阳五个区(市),于胶州码头村南注入胶州湾。河道从产芝水库至入海口长约127公里,流域面积4781平方公里,占青岛市域总面积的45%,被誉为青岛市的母亲河。青岛市委、市政府确定,这次治理总的思路和目标是,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充分发挥本土优势,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这一战略目标,坚持“南北统筹、全域推进”,统筹考虑防洪、蓄水、生态、环保、交通、景观、人居、文化、经济和社会效益,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市场运作的办法,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实现大沽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将大沽河沿岸建设成为贯穿青岛南北的防洪安全屏障、生态景观长廊、滨河交通轴线和现代农业聚集带、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初步建成大沽河生态经济新区。大沽河治理亮点,可以描绘为“三区五湖九湿地、绿道连通十五点、二十四桥跨两岸、二十五闸水相连”。具体来说,就是重点建设三大滨河旅游区、五大湖泊、九大湿地,形成上下左右贯通的生态景观长廊;打造贯穿南北的滨河生态绿道,使沿线15个重要旅游节点有机衔接;跨河两岸新建改建24座桥梁,建立起完善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在上下游建设25座拦河闸坝,实现河道水体相接、水面相连。
  莱西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圣珍在表态发言中说,大沽河在莱西河段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我市决心以世界眼光、用国际标准,凝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以最优的质量、用最快的速度,把大沽河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景观河、水草丰茂的生态河、堤固洪畅的安全河、物产丰饶的资源河、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河。我市将秉持规划优先的理念,秉持和谐优先的理念,秉持效益优先的理念,秉持质量优先的理念,把大沽河治理工程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百年工程,经得起人民考验的民心工程。    (高欢欢)